自閉症

Archived Posts from this Category

從一例腦癱近期醫案談腦癱症

Posted by on 11 Feb 2005 | Tagged as: 自閉症

患兒Christopher生於1995年10月24日。2002年04月15日初診,接受中醫治療。 據家長反映,患兒出生後三週時曾因高燒(101ºF)住院治療。出院後,相繼出現餵食困難、容易激動和受驚嚇、生長發育遲緩、肢體肌力較差、以及語言表達困難等症狀,多位醫師認爲“孩子發育情況會有先後”而未予重視。

初診時,筆者診斷為輕度腦細胞損傷後遺症。孩子身材瘦小,身高僅41吋,體重為37磅,骨齡檢測報告提示:6歲3個月的患兒骨齡僅處於4歲4個月兒童狀態。智力稍遲鈍,説話少而不流暢,吐詞不清晰,說不出完整的句子,其語言能力僅達三歲兒童狀態。患兒雖可行走,但肌力較差,不耐久坐,寫字時手會抖動,畫圖時難以控制走線,大運動能力處於五歲兒童狀態,但不會獨腳跳躍。此外,接觸其身體某些部位時會有明顯的驚厥反應。臨床症狀清楚顯示,患兒智力、語言、以及大運動中樞神經細胞均已受到輕微損傷。


阅读全文请打开以下PDF文件: 從一例腦癱近期醫案談腦癱症

多動與多動症

Posted by on 22 Jan 2005 | Tagged as: 自閉症

“多動”為孩子的本性,沒有什麽可奇怪的。中國人有句熟話叫做“小時不動,長大沒用”,講的倒是那些太“乖”的孩子可能會有些不正常。中醫理論認爲,小兒為純陽之體,動靜之中,動為陽,靜為陰,所以說,小兒多動屬於正常的生理表現。換句話來説,如果那天孩子突然不想多動了,則説明孩子的健康狀況可能出現問題,家長必須細心地觀察,以免貽誤病情,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

小兒多動可以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譬如說孩子比較任性,愛撒潑;貪玩,不好好學習;家裏有客人時,會有“人來瘋”表現等等。作爲大腦發育還未成熟的孩子,其自控能力相對較差,所以,我們不能、也不應該要求孩子中規中矩、四平八穩、像個小大人似的;反而應該利用孩子活潑的天性,引導其走向正確的方向,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其創意和能力將會較強。

阅读全文请打开以下PDF文件: 多動與多動症

小兒腦病治療的關鍵主要在於家長

Posted by on 11 Jan 2005 | Tagged as: 自閉症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中醫在治療小兒腦病(包括自閉症、小兒腦性癱瘓症、腦炎後遺症、唐氏症等)方面有著獨特的療效,爲何筆者臨床治愈的比率僅為4/38呢?也就是說,筆者所收治的38例腦病患兒中,雖然所有的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狀改善,但僅僅只有4例痊愈。這就是筆者在本文中所要強調的重點之處。


小兒腦病不是絕症,但要達到完全治愈的目的,不是僅僅靠筆者的醫術就能做得到的。筆者祗是位醫生,祗會治病,有可能治愈小兒腦病。但小兒腦病患兒的命運掌握在家長的手中,家長願意、或者不願意給自己的孩子治病,全在於家長;家長是不是認真地配合醫生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訓練,也全在於家長。治病全靠堅持,家長得有較大的付出、得有能夠痊愈的堅定信念;這些,對於孩子疾病的康復起決定性的作用。對此,筆者在長期的臨床研究中深有感觸。


阅读全文请打开以下PDF文件: 小兒腦病治療的關鍵主要在於家長

她爲何選擇不來

Posted by on 18 Dec 2004 | Tagged as: 自閉症

沈太的孩子患有自閉症,快5歲的孩子,其語言能力祗相當於18個月正常兒童的狀態,因而在語言上無法和他人溝通,常常在群體活動中選擇獨處。同時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學習知識有一定的障礙。通過朋友的介紹,沈太帶著孩子來到華夏中醫與筆者作了比較深入的咨詢,同時也對其他幾位就診的患兒家長了解了治療過程中病情的進展情況。然而,時至今日,沈太仍然未能作出進行治療的決定。

沈太自述是從事高科技工作的,她對孩子的大愛已經明顯地溢於言表之中,是不可懷疑的。重要的是,介紹她來的朋友是筆者已經治愈的“自閉症”患兒布朗的母親。小布朗通過筆者4個月的治療,已經從不能用語言表達的孤獨症狀中完全恢復正常狀態。活生生的例子擺在沈太面前,按照常理來説,沈太應該立即送孩子前來治病,但她還是沒有做出治療的決定。自然,她之所以選擇不來肯定有著她的理由,但到底是由於筆者未能敍述清楚孩子的治療經過和預測,還是另有原因呢?筆者不得而知。

阅读全文请打开以下PDF文件:她爲何選擇不來

中醫爲何能治自閉症

Posted by on 20 Nov 2004 | Tagged as: 自閉症

自從美國精神病科醫生Leo Kanner 1943年提出並確定下來 AUTISM (“自閉症”,中國稱之爲“孤獨症”)這一概念後,人類又一次面臨著巨大的困惑。由於自閉症的病因至今仍然難以確定,現代醫學目前也沒有什麽有效的治療方法,孩子出現自閉症狀後似乎根本看不到痊愈的希望,因而給父母、給家庭帶來無窮的壓力、給社會造成相當大的負擔。根據目前國際最新統計數據,歐美國家目前自閉症的發病率為千分之二至千分之六,而中國至少有二百萬以上這類患兒。隨著出現自閉症的患兒群體不斷擴大,自閉症一類的相關疾病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美國精神病協會所編撰的《精神紊亂診斷與數據年鑒》第四版認定,自閉症精神紊亂症狀主要表現在喜歡獨處,這是由於患者在社交活動與交流上存在著極大的缺陷所造成的。他們經常重復同樣的動作,興趣極爲有限。許多自閉症患者雖然能夠開口說話,但是卻無法與他人進行正常的交談,或者主動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許多孩子在1-2歲左右時,發育正常,聰明活潑;可是到了2-3歲時,卻突然變得“古怪”起來,他們很少説話、或者根本不説話;對家長説話也不予理睬,甚至眼睛望著別處;喜愛玩空想產生的所謂遊戲,甚至嘴裏還會不停地發出遊戲的聲音。他們在外出時會到處亂跑,根本不管前面有沒有危險;有的甚至不怕火,敢用手去抓;有的表現為多動,只要是醒著就不會安靜……。有人說這些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爲他們是不在意其他人的存在。其實,這種理解並不全面,這些患兒沒有什麽“自己的世界”,如果非要說有的話,他們的所謂“世界”是簡單的、甚至是空白的。由於存在接受新知識方面的障礙,他們只能循著自己的固有思維進行活動;他們不理睬家長説話,或者是由於他們並不懂得家長在說什麽,或者是出於懶得理睬的心態;他們之所以亂跑,是因爲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他們不怕火,不怕車,是他們不知道這些東西可能會傷害到他們;他們不説話,是由於他們的大腦受到傷害而不會説話。也許許多醫者和家長並不同意這種説法,以爲他們的孩子原來很健康,現在不可能出現大腦的損傷;可是他們不知道,過度的攝食,會傷害到孩子的大腦細胞;靜多動少和較爲孤獨的現代生活方式,會影響到孩子的大腦發育。如果這種不當的生活方式還在繼續,這種傷害當然也會繼續下去,所以說,自閉症屬於進行性疾病。此外,腦癱患兒中也有相當一部分由於語言、行爲、社交等方面能力較差也被診斷為自閉症。

阅读全文请打开以下PDF文件:中醫爲何能治自閉症

« Previous PageNext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