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以體循環動脈壓增高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症,可分爲原發性及繼發性兩大類。在絕大多數患者中,其病因不明,稱之爲原發性高血壓,佔高血壓患者總數95%以上。高血壓患者除了具備引起高血壓本身的有關症狀(如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失眠、乏力等)外,還會由於長期高血壓影響到重要臟器(如心、腦、腎)的功能,最終導致相關臟器出現功能衰竭等症狀。迄今爲止,高血壓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原發性高血壓又稱高血壓病,是指體循環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的持續升高。目前國際上的統一標準為: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

高血壓病臨床分爲緩進型和急進型兩類。緩進型高血壓病往往缺乏特徵性臨床表現,早期或輕型高血壓病可無症狀,但病變發展時也可表現頭暈、目眩、頭痛、甚則視物旋轉等症狀,後期能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出現嚴重的心、腦、腎並發症,如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腦病,腎功能損傷等。嚴重者可發展成爲心力衰竭、腦溢血、腎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急進型高血壓病的特點是病程較短,病情進展速度快而且嚴重,血壓值特別高,尤其是舒張壓,常持續在130mmHg以上。其病理改變明顯(如眼底檢查有出血、滲出、乳頭水腫;腎功能損傷,可見大量的蛋白尿,容易發展成急性腎功能衰竭等),自覺症狀也十分嚴重,可有劇烈頭痛、頭脹、眩暈、嘔吐、甚至昏迷等。急性型高血壓病愈後多不良。


阅读全文请打开以下PDF文件: 高血壓病的中醫證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