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一症,是指視物昏花旋轉,如坐舟車之狀,嚴重者張目即覺天旋地轉,不能站立,胸中上泛嘔惡,或伴有汗出,甚或僕倒。筆者觀察到,目前眩暈症在臨床上的發作率有著很大的上升趨勢,是二十年前的好幾倍。

現代醫學認爲眩暈症主要是有迷路前庭神經、腦幹及小腦病變引起。引起眩暈的病因很多,常見的有周圍性(耳源性)眩暈、中樞性(神經原性)眩暈、炎症性(常見的有前庭神經炎及後顱珠網膜炎)眩暈、血管性病變眩暈,以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眩暈等等。眩暈症的臨床表現除了眩暈外,可因其不同的病因而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兼症。如内耳眩暈症常常呈現突然發作,出現外物旋轉或搖晃的感覺,在姿勢改變時會加重,並伴有耳鳴、聽力減退及眼球震顫,重者可出現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血壓下降等症;暈動病所造成的眩暈則有暈船、暈車等病史;中樞性腫瘤引起的眩暈發病較緩,持續時間長,常呈進行性,眩暈程度與體徵不成比例,即眩暈輕而眼球震顫明顯;小腦後下動脈血栓形成眩暈,為劇發嚴重眩暈,多無昏迷,可有嘔吐,出現上下肢共濟失調,眼球震顫,説話不清,吞咽困難等;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可有眩暈、眼球震顫、雙側錐體束症等臨床表現。此外,很多全身性疾病均可有眩暈,如貧血,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低血壓及心臟疾患)、消化道疾病、内分泌疾病、中毒性疾病、腦部外傷後遺症等。現代醫學對於眩暈的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因給予不同的治療。在對症治療方面,對尚無旋轉感的一般頭暈常使用鎮靜劑或小量興奮劑,對有旋轉感的眩暈者則給予暈海寧、維生素B2等藥物。


阅读全文请打开以下PDF文件: 眩暈症的中醫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