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刺五加注射液]中毒死亡事故談起

Posted by on 02 Nov 2009 | Tagged as: Uncategorized

華夏中醫 吳侃陽中醫師

近來,在中國接二連三地發生了中藥注射液中毒的醫療事故,其中,黑龍江完達山制藥廠生産的[刺五加注射液],“繼造成雲南紅河州3人死亡後,雲南曲靖、開遠早前亦發現4宗疑似個案,其中2人已死亡;浙江臺州也有1名病人死亡;湖北也驚傳150人出現不良反應。(摘自洛杉磯《世界日報》2008年10月11日A16版)”

另據報道,繼完達山[刺五加注射液]奪走多名兒童性命之後,中國衛生部10月19日召開緊急電視電話會議,通報了陝西省延安市志丹縣醫院因使用山西太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茵梔黃注射液](批號為071001)之後,有4名新生兒發生不良反應,其中1名出生9天的新生兒於10月11日死亡。

令人不安的是,對於這樣兩則消息,外界的反應並不強烈,頂多只是停留在追究產品的品質合不合格的問題方面。前者中國也曾發生過中草藥製劑[魚腥草注射液]在臨床上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而被全面暫停使用的事件,而當時人們主要是將矛頭指向中藥的毒性問題之上;有人甚至由此而質疑中藥臨床使用的安全性與合理性。

事實上幾千年來無數的臨床案例都已經顯示出中藥的療效價值及其安全性;人們不會不知道,只要將魚腥草、刺五加採用中醫藥療法的傳統給藥方式,上述中毒事故根本就不可能發生。那麽既然類似的[中藥西用]經常會出現如此重大的醫療事故,我們爲什麽不去進一步探討這種將中藥直接注入體内的給藥方式是否符合正常的醫學學術規律、這種[中藥西用]的使用中藥方式是否危害到人體的健康等問題呢?

筆者以爲,在[中西醫結合]盛行的中國醫藥學界,出現這類中藥針劑的藥物中毒事件應該是必然的,它的醫療事故責任不應該簡單地歸咎為產品的質量問題,而應該將研究的重點放在這種[中藥西用]的用藥方式是否為肇事元兇的問題上。

其實這只是中國所特有的中草藥中毒醫療事故之一,它所反映的問題應該是中國現行醫療體制中所存在的最大隱患—-[中西醫結合];如若這種[中藥西用]的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的制止,日後依然還會在臨床上發生新的中藥注射液劑型的中毒事故。

依據相關介紹,該厰所生産的[刺五加注射液]是由五加科植物刺五加製成的靜脈中藥注射劑,其使用説明書標明可以用於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動脈硬化、腦血栓形成、腦栓塞等疾病;也可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神經衰弱和更年期症狀等疾病。

顯然,生産廠家的上述説法所存在的問題在於缺乏嚴謹的醫學學術理論根據,而只是依據[中西醫結合]思維所臆測的用藥指導。上述醫療事故已經證實,這種簡單的人爲學術推理和拼湊當然與正常的學術規律存在著極大的距離;事實上,中藥刺五加根本就無法治愈上述心腦血管等疾病。

我們還應該注意到,臨床所使用的刺五加注射液並不是依據西藥製作規範所提取的“有效成分”,其主要劑型結構依然還是原有的中藥有機成分。

這就是問題之所在。具備中醫藥“四氣”、“五味”學術規律的[刺五加注射液]不是依照中藥“内服外敷”的使用規律而運用於臨床,卻採用西醫靜脈注射的給藥方式直接輸入患者體内,這種使用中藥的方式既明顯地違反著中醫關於[辨證論治]的臨床用藥準則,同樣也明顯地違反著西醫關於注射用藥的學術規範;如此草菅用藥,不出臨床事故那纔是怪事。

据報道,有人在滴注[刺五加注射液]時即出現頭痛、眩暈、心臟像滾水一樣翻騰,似乎整個心都要跳出來一樣;還有人又吐又瀉,手腳抽筋,直至昏迷。許多人在注射[刺五加注射液]之後出現周身不適、惡心、胸痛、寒顫等症狀,甚至還出現多人死亡的嚴重醫療事故。

人們常常願意將這種事件的緣由歸咎於“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以爲只是藥物產品品質不合格的問題,但湖北省藥品不良反應檢測中心在10月9日公佈的報告顯示,該省150宗因注射[刺五加注射液]而出現不良反應的案例,並沒有使用此次被衛生部所通報的那兩個批次,而是涉及完達山藥廠所生産的其它批次的注射液、以及另外兩個藥廠所生産的[刺五加注射液]。

顯然,湖北省藥品不良反應檢測中心所提示的問題是嚴重的,[刺五加注射液]所導致的中毒事件,既包括著中國衛生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10月7日所公佈的兩批共4萬8000瓶被懷疑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刺五加注射液](規格為每瓶100毫升)之外,同時也應該包括著其它更爲大量的、或許並沒有被污染的[刺五加注射液]產品。

上述顯示,[刺五加注射液]所導致藥物中毒的醫療事故,其關鍵問題並非僅僅只存在於被查到的少量批次產品中,而涉及到幾乎所有的[刺五加注射液]產品。結合到魚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梔黃注射液等在臨床使用中所出現的毒性反應,筆者以爲,類似醫療事故的發生,絕對不僅僅只是產品的質量問題,而應該主要放在追究[中西醫結合]學術理念所導致的危害等問題方面。

人們不會忘記,前者比利時某西醫生以中藥木通爲主要成分製作“苗條丸”,在給渴望減肥的患者長期大劑量服用之後,出現多例腎衰竭、一例死亡的所謂“中草藥腎病”。當時人們都是將事故的責任歸咎於中藥的毒性問題,卻不願意追究當事人不遵循中藥的使用規則、亂用中藥而導致醫療事故的法律責任。其後英國某30歲華裔為了“加強肝臟解毒功能”而擅自服用龍膽瀉肝丸長達5年時間,其結果不但沒有增強機體肝臟的解毒功能,反而導致腎衰竭與多發性膀胱腫瘤。

事實上,依據中醫學説的學術理論,木通並不具備減肥功能,龍膽瀉肝丸也不可能為肝臟解毒;這些苦寒藥品根本就不適合於長期服用,久服必傷機體陽氣。而且中醫學術理論中“肝”的概念也並非指西醫解剖概念的實質器官—-肝臟,人們之所以會出現上述那種糊塗的認知應該是被[中西醫結合]學術思維所誤導的結果。

而上述中藥注射劑型的出現也完全出自於[中西醫結合]的學術思維,將中藥直接做成針劑而使用於臨床是[中西醫結合]運動的一大“成就”,他們以爲只需要如此簡單地將[中藥西用],就一定可以直接得到中醫臨床的那種顯著療效。

可以說在嚴謹的醫學學術理念問題上,在對待中西醫兩种不同的學術思維之間毫無共同之處的用藥方式等學術規律方面,所謂的[中西醫結合]論者是絲毫不會顧及的,他們所進行的[中西醫結合]模式也是極其盲目的;而他們所重視的應該只是中醫藥療法的使用形式、當然決不是其實質。

如前所述,如若能夠遵照中醫藥的使用規律,魚腥草的使用規範應該為“内服外敷”的中藥給藥方式;如此用藥,臨床上根本就不可能出現魚腥草中毒的問題;而只有在被[中西醫結合]製成注射液而實施西醫靜脈滴注的給藥方式之後,才有可能出現上述這種反常的魚腥草中毒事件。 Continue Reading »

削足適履的迷思(三)

Posted by on 23 Aug 2009 | Tagged as: 中醫理論

華夏中醫 吳侃陽中醫師

幫助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率的迷思

人們常常願意看到中醫療效能夠得到西醫的承認,誤以爲只有這樣才能夠顯示出中醫療法的科學價值。近來筆者不斷收到這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對於中醫療法提高試管授精成功率的報道,某些中醫界人士爲此表現出受寵若驚的心態,以爲只有如此才能顯示出中醫療法的科學價值而得到社會的承認。

毛嘉陵先生在《第三只眼看中醫》一書中寫道:“著名老中醫鄧鉄濤教授曾說:‘2004年4月5日,我們的學生梁某某從美國回來看望我,送給我她寫的一本書《Acupuncture & IVF》(中文譯名《針灸與試管嬰兒》),並説是美國的一本暢銷書,現已發行到歐洲。這個禮物讓我興奮了一夜!試管嬰兒,可説是20世紀西醫學的一個尖端技術成果。不過,這個成果的成功率只有20%。梁某某在美國三藩市,運用針灸與中藥,把試管嬰兒的成功率提高到40%-60%。

“2006年10月底在成都中醫藥大學校慶活動中,醫學係78級校友、現在美國的知名針灸師方某某為該校針灸學院的師生做了關於中醫針灸最新前沿的科研報告《NIH針刺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率的臨床試驗》。他用生動形象的方式,詳細介紹了美國試管嬰兒的發展歷史,以及針灸在試管嬰兒方面應用的適應症、禁忌症和NIH臨床研究方法等。再度證實了針灸在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率方面的作用。”

中醫療法提高試管嬰兒的成功率,這在中醫臨床實際上屬於“小兒科”、不值一提。事實上,中醫治療不孕症、不育症根本就不是什麽難事;一般來説,許多不孕症患者、以及求助於試管授精療法而失敗的患者,從中醫療法中幾乎都能得到幫助而成功治愈。

人們不禁要問,爲什麽中醫獨立治愈不孕症的案例並沒有多少人重視,而上述提高西醫試管嬰兒療法成功率卻那麽被人吹捧,並被中國中醫最高學府稱作為“中醫針灸最新前沿”;應該說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的確令人有些不解。

這件事令筆者想到幾十年前的一件事情。當時筆者採用中醫療法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症,臨床療效十分明顯。作爲臨床醫生來説,這應該屬於很尋常的事情,因爲實施自己醫學職能應該屬於每個醫生的責任。

令人感興趣的是,當時同濟醫科大學一例腦癱患者通過開顱手術治療之後,由不會哭而變爲會哭了。說起來好笑,當時當地報紙曾經將這件事大肆宣傳為中國醫療界的大事,吹噓得神乎其神,使人感覺到似乎只有西醫的手術治療腦癱症纔是唯一的選擇。

事實上,筆者通過中醫療法治療這類疾病,患兒之中不會哭泣的會哭了,不會説話的會説了,不會走路的可以走了;其中兩例患兒基本痊愈,並已經就讀於正常小學。上述顯示,筆者的上述臨床療效可以説是遠遠地高於西醫的手術治療,可是在某些人的眼裏,中醫療法治好小兒腦癱症並不值得報道,因爲“治好不是癌,是癌治不好”,他們或許認爲將孩子的痊愈歸納為自愈比較省事。

面對這種離奇的社會現象,筆者可謂是見怪不怪,絲毫不以爲意;因爲筆者懂得,由於學術認知的差異,中醫的臨床療效不可能輕易得到西醫與社會的承認。事實上,西醫承不承認又有什麽關係?筆者根本就不存在乞求西醫認可的任何奢望。然而上述摘錄顯示,作爲中醫業者、甚至中醫學府,竟然將能夠得到西醫的認可如此地重視,甚至對於能夠參入試管受精療法而手舞足蹈,這種心態的確值得酙酌。

我們知道,西醫屬於局部對抗醫學,這種強行的局部“暴力”對抗常常都會導致患者身體的其他器官組織出現意料之外的某些傷害。依據中醫理論,導致不孕症的病機很多,有寒有熱,有虛有實。對於某些簡單的實質性問題,譬如輸卵管不通的問題,只需要將輸卵管通透就行了。但對於男性精蟲數量不足、精蟲活躍度不夠,女性排卵異常,荷爾蒙分泌異常等問題,只是簡單地補充荷爾蒙,或者採用人工手段強行將並不健康的蟲卵結合而成爲胚胎,顯然,這種療法對於不孕症的真正療效很值得質疑。 Continue Reading »

削足適履的迷思(二)

Posted by on 30 May 2009 | Tagged as: 中醫理論

華夏中醫 吳侃陽中醫師

擬定療效標準的迷思

筆者常常在許多中醫論文中看到這樣一些不倫不類的[療效標準],譬如上海某醫院中醫科醫生名為《俞原配穴法治療消渴症的臨床體會》一文(請參閲《加州針灸中醫師公會》2008年1月份會刊)。我們姑且不談該論文所談體會之優劣與深淺,僅從其療效標準的擬定就存在著明顯的學術概念上的謬誤。

文章中將其療效標準擬定為顯效、有效、無效三种。其中“顯效”定為“三多一少”臨床症狀明顯改善,實驗室檢查空腹血糖值降低;“有效”定為“三多一少”臨床症狀明顯改善,實驗室檢查空腹血糖值無明顯變化;“無效”定為臨床症狀及實驗室檢查均無明顯變化。

作者明明在進行中醫的診斷治療,卻偏偏要扯上西醫的糖尿病名稱,似乎不帶點“現代醫學概念”就會覺得有辱自己醫者的身份。而且其療效標準的制定也很有趣、基本上屬於[中西醫結合]一類的“聯姻”性質,可以説是亂扯一氣。其中既有著中醫的臨床症狀改善,也有著西醫的空腹血糖值的觀察結論;中不中,西不西的,其學術歸屬十分混亂。

作者依據上述療效標準認定,其所收治的14例案例中,顯效2例,有效8例,無效4例,故而作者認定其有效率應該為71.4%。不過正如前述,這種療效標準的擬定既不屬於中醫,也不屬於西醫,應該還是屬於中國國内那種非驢非馬的“騾子醫學”理念。不過問題在於作者所擬定的這個標準根本就不能説明什麽,西醫臨床也不可能予以承認。

依據西醫診治糖尿病的療效標準,作者關於“有效”案例的認定標準中“空腹血糖值”並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因而依據西醫臨床的診治標準不應該稱作為有效,故而西醫所能夠認定的有效率只能為14.3%;而這種療效對於西醫來説並不具備值得臨床推廣的學術價值。顯然,作爲醫者,14.3%的臨床療效應該是無顏見江東父老了。由此可見,作者將西醫的檢驗數據如此拉扯進自己的診斷標準中來作爲時髦的裝潢可以説是弊多利少,得不償失。

如若依據中醫診治消渴病的療效標準—-“[三多一少]臨床症狀明顯改善”,作者關於“顯效”與“有效”案例的認定都應該屬於有效之列,故而其有效率認定為71.4%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不過應該看到,如若作者認定這種71.4%的療效,那麽,其在自己所列出療效標準中提出以“空腹時血糖與尿糖數據”作爲觀察項目之一的説法也就不存在任何意義了。

由此可見,作者在論述俞原配穴法治療消渴症的臨床體會時扯出西醫關於糖尿病的診斷依據作爲自己的療效參照標準、的確屬於畫蛇添足,多此一舉。事實上,這種做法對於中醫的學術研究毫無意義,對於西醫的學術研究也毫無意義,即使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也不存在任何實際價值;其唯一可以證明的,就是顯示作者對於得到西醫認可的渴望心態,這也是某些中醫業者缺乏自信心的、較爲普遍的一種學術現象。

筆者以爲,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奢望,如若西醫真的能夠認同該作者所制定的療效標準,那只能説明西醫已經改變了自己的現行學術(包括診斷與療效)標準;否則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其實上述療效標準的擬定,還反映出作者在[中西醫結合]學術思維的影響之下,錯誤地將糖尿病与消渴症等同起來;因爲只有在學術概念上合二爲一,纔有可能會出現上述較爲荒謬的療效標準。

事實上,儘管存在著某些相同的臨床體徵,西醫的糖尿病並不等同於中醫的消渴症。我們應該懂得,除了Ⅱ型糖尿病与消渴症相去甚遠之外,中西醫對於二者的的診斷標準是絕然不同的。

我們知道,糖尿病的西醫診斷依據只是依據空腹時血糖指數的高低來認定,因而並不具備“三多一少”體徵的Ⅱ型糖尿病也會被診斷為糖尿病。而中醫消渴症的診斷僅僅只是觀察患者是否具備“三多一少”等臨床病態體徵,至於“空腹時血糖指數的高低”到底如何並不屬於消渴病的中醫診斷所考慮的範圍。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就是,西醫關於糖尿病的診斷概念與中醫的消渴症毫無共同之處。

我們還可以換個角度來看,中醫臨床上具備“三多一少”病態體徵的案例很多,而且許多患者僅僅只有“三多一少”症狀中的某個症狀;依據中醫學術理論,對於這些患者應該參照“上消”、“中消”、“下消”來分別處治。事實上,這些具備“三多一少”臨床體徵的消渴症患者空腹時的血糖指數到底是多少、是否一定達到西醫糖尿病的臨床診斷病態值?筆者對此毫無興趣、也未作相關研究,不過筆者根本就不認爲糖尿病必然等同於消渴症。 Continue Reading »

削足適履的迷思(一)

Posted by on 25 Jan 2009 | Tagged as: 中醫理論

華夏中醫 吳侃陽中醫師

削足適履一詞出自《淮南子•說林訓》文中,其曰:“夫所以養而害所養,譬猶削足而適履,殺頭而便冠。”比喻過分遷就現狀。筆者從這個成語中,也隱隱約約體會到我們中醫專業内部的這種遷就。

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中醫還基本停留在原來的基點之上,並沒有得到十分顯著的發展,因而許多中醫業者痛心疾首,希望能夠借助現代科技的力量來促進中醫事業的發展。從主觀上來說,這種想法的出發點是非常好的;然而不得不指出的是事實是,近百餘年來中醫沒有得到發展的原因並非缺乏科技力量的幫助,而主要應該歸咎於遭到不公平的學術歧視,歷屆政府幾乎都在採用各種限制手段來否定和改造中醫學術結構。

在這種環境下,中醫事業能夠留存下來已經就是不太容易的事了,其中歷經多少中醫業者傾力抗爭,歷經多少有識之士鼎力相助,總算還能夠維持目前這種不死不活的局面。事實上中醫學說的科學性及其實用價值如何,廣大民衆心裏都有著一桿秤,即使既得利益財團的無情打壓,也絕對滅絕不了人們對於中醫療法的情感與需求;顯然,廣大的患者都沒有嫌棄傳統的中醫療法。

問題是在目前的中醫業界内部,許多中醫業者的專業頭腦已經出現動搖,他們在面對強勢的西醫療法時顯得那麽地無奈,那麽地自卑,甚至願意出賣傳統的中醫學術結構來換取名義上的中醫生存權利,這是何等地悲哀?!

或許是源自滿足於西醫認可臨床療效的心態,或許是源自對於中醫學識認知的缺失,或許是源自於中醫業者無奈與自卑的心態,這些中醫業界人士或多或少都表現出削足適履的病態心理,的確令人不勝唏噓。這種乞求現代科技思維來發展中醫學說的想法與做法,完全可以稱之爲“殺頭而便冠”。

對於中醫事業來説,這些纔是最可怕的事情。某些中醫業者願意抛棄自己的傳統中醫思維,而欣然迎合現代科技的思維模式;他們不是堅持中醫的學術準則,卻偏要扯上西醫的東西來作為幫衬;對於顯著的中醫療效他們不去宣傳,卻願意謳歌為西醫療法作附庸;中國自己“發展傳統醫學”的憲法條文可以不必顧及,卻偏要跟在洋人的屁股後面來禁用中藥;明明知道土生的特有中醫藥療法只能屬於中醫業者運用才能安全,卻沒有政策去限制非中醫專業人士濫用中醫藥療法;……如此等等,難以罄書。

其結果必然是,中醫藥學由於失去傳統的學術理念而變爲現代科技社會的“科學中醫”。事實是,由於缺乏中醫學術理論的臨床指導,以至中醫藥療法失去原有的顯著療效;由於缺乏中醫藥臨床使用規範的指導,中藥中毒的臨床事故越來越多見。屆時,真正的傳統中醫也就終於可以壽終正寢了,世界從此就可以歸於一統醫學,人類社會也就又失去一種能夠從本質上幫助自己真正達到健康狀態的醫學–中醫藥學,而任由商業化的局部對抗療法來蠶食自己的軀體。

青蒿素所導致的迷思。

[中西醫結合]有個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在中藥中提取“有效成分”。其實,所謂“有效成分”的概念實際上屬於西藥的學術範疇,與中醫藥毫無關係。事實上,西醫西藥從來就是在依照自己的學術規律從大自然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來用於臨床,並非僅僅只是從中藥中提取。

然而,我們許多中醫同仁卻很願意接受這種中藥“現代化”、“科學化”的理念,以爲這是中醫藥發展的唯一途徑,甚至盲目地將西醫從中藥中所提取的“有效成分”視作中藥,認爲屬於“中藥發展”的佐證。如《加州針灸中醫師公會》2007年9月份會刊第6頁所刊載的題為《馮德孔美國回來談中醫必然發展》一文。文章說:“去年在48國非洲國家元首北京峰會上,胡錦濤主席把中藥抗瘧製劑‘青蒿素’作爲厚禮送給非洲人民,説明中藥發展了。”

這是一篇呼籲大衆弘揚中醫的文章,作者描述馮德孔先生經中華醫藥特色療法交流推廣聯合辦公室推薦、曾作爲中國中醫代表團成員來美國洛杉磯、舊金山進行學術交流。馮先生主要通過闡述中醫在美國發展的事實,嚴厲駁斥了[廢中醫論],並為中醫作出了有力的辯護。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作爲擁有特色療法的馮先生,上述論述則顯示出其對於中醫藥的認知存在著某些偏差;筆者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並非為著吹毛求疵,因爲將“有效成分”視作中藥會給傳統的中醫學說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Continue Reading »

西瓜與壯陽

Posted by on 01 Nov 2008 | Tagged as: Uncategorized

華夏中醫 吳侃陽中醫師

近來有報道說“西瓜含有瓜氨酸,是天然的偉哥”。這則由德州A&M大學研究人員派提爾(Bhimu Patil)所發佈的消息顯示:“西瓜可能是男性天然的偉哥(Viagra),因爲西瓜所含的瓜氨酸(citrulline)效果如同偉哥及其他治療性功能勃起障礙藥品,可使血管放鬆及膨脹。”

這則研究發現很令人振奮,尤其是許多陽痿患者,以爲只要簡單地多吃西瓜,就可以使自己重振雄風。派提爾認爲“胺基酸瓜氨酸可轉變成胺基酸精氨酸(arginine)”,而南加大專家克利蒙斯(Roger Clemens)則表示:說西瓜是天然的偉哥還言之過早,需要許多個西瓜才可以刺激精氨酸。過去實驗就發現,志願者每天喝三杯八盎司西瓜汁,連續喝三週,可使精氨酸增加11%。

筆者以爲,上述醫學專家對於西瓜是否能夠壯陽的論述很有趣,說他不對似乎有些不妥,說他對似乎又有點荒謬。但有一點筆者認爲應該相信,那就是西瓜中或許的確含有瓜氨酸,而瓜氨酸具有類似偉哥的作用,有可能使得血管放鬆及膨脹;故而對於陽痿一症有可能具有臨床治療意義。

然而具備中華文化的華人則會認爲,西瓜是人們在夏天用來解暑消渴的蔬果,屬於大寒之品,如若用它來壯陽,其結果可以説會是越壯越萎。顯然,上述兩種理念都有著自己的立論根據,故而人們對於西瓜與壯陽的關係到底如何容易感到困惑而難以適從。

筆者以爲,上述西醫專家關於“西瓜所含的瓜氨酸(citrulline)效果如同偉哥及其他治療性功能勃起障礙藥品,可使血管放鬆及膨脹”的論述應該是可以理解的。筆者並非西醫業者,並不懂得瓜氨酸能否轉變成精氨酸,也不懂得精氨酸在性行爲中所起的作用,因而無從置評。

不過筆者以爲,僅僅依靠食用許多個西瓜是不可能達到壯陽目的的,如若讀者誤信此論而挺身相試,很容易導致傷身之禍。西瓜作爲一味中藥,其出自於元朝吳瑞《日用本草》一書,為葫蘆科植物西瓜的果瓤。其性味甘寒,具清熱解暑、止渴利尿功效;主要用於暑熱煩渴,熱盛傷津,小便不利等證。西瓜作爲時令產品,是夏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蔬果之一。

然而應該懂得,西瓜屬於寒性蔬果,大量食用肯定會傷害身體的陽氣;而且,如若在冬日過食之,由於用非其時、亦非其證,“藥證不符”,故而很容易影響到食用者的身體健康。中醫理論認爲,大量食用寒性物質必然會傷及患者的陽氣,導致機體出現虛寒狀態而使得陽痿更甚;故而吃西瓜能夠減輕性功能勃起障礙的説法是不可取的,其根本就不可能達到壯陽的目的。

關於這點,美國性醫學期刊總編輯高德斯坦(Irwin Gpldstein)曾有過較爲明確的説法。高德斯坦認爲“說西瓜像偉哥很有趣”,“但若要說吃西瓜可減輕性功能勃起障礙,則是誤導。”對於上述説法,筆者深以爲然。高某還認爲“有性功能勃起障礙的男性,並不缺乏精胺酸”;對於這點,由於這類爭執屬於西醫的醫學學術範疇,筆者無從置評。

偉哥能夠有效地令性器官勃起,而西瓜也明顯含有能夠使得血管放鬆及膨脹的有效藥物成分,這些都是事實;但上述發現的關鍵問題則是,能夠起作用的並不是西瓜瓜瓤,而是西瓜中所含有的“有效成分”—瓜氨酸。所以說,即使需要借助西瓜中瓜氨酸的幫助來治療陽痿症,也只能通過相關的化學程序提取出瓜氨酸才能達到臨床壯陽的目的。

上述藥物理念屬於西醫的學術範疇,與中醫的學術理念毫無共同之處。中醫理論認爲,陽痿一症,是指男子未到性功能衰退時期,出現陰莖不舉,或者舉而不堅、以及不久的病症。此症一般多因房勞過度,命門火衰所致;也有因肝腎虛火,心脾受損,驚恐不釋,抑鬱傷肝所致者。故而陽痿症的中醫臨床調治或從補益肝腎著手,或從調節心脾肝等臟腑方面施治。

從上述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中西醫關於陽痿症的認知與臨床施治有著本質的差異。西醫治療陽痿症,主要著眼於陰莖的勃起功能,因而其治療途徑完全在於使得患者機體的血管放鬆與膨脹;藥效一過,患者根本就無法自行勃起;所以說,這種治療僅僅只能是一時的、也就是一次性的。

而中醫理論認爲,陽痿症主要出自於患者機體出現陰陽失調的病理改變,故而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基本上是以進行機體的整體調節爲主,扶正祛邪,啓廢振萎,從而使得陰莖能夠自然勃起。顯然,中醫對於陽痿症的治療主要是著眼於直接恢復患者自身的生理功能,一旦治愈,患者就能夠具備自然勃起的生殖功能。 Continue Reading »

« Prev - Next »